English

科学精神通俗文字挑战科普读物

1999-03-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国目前最大的和最高层次的科普出版工程——《院士科普书系》已经启动,176名两院院士将向读者介绍世界科学前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李政道也加入了这一科普出版工程的创作行列。

该丛书的出版社之一——清华大学出版社说:“这是出版社对如何发展21世纪科普书籍做的一次有益尝试。”一直以来,生涩的术语和复杂的数字阻碍了科学迷的好奇心。如何使科学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成为科技界、教育界、出版界思考的难题。

目前,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名世界第十三位,截止到1997年,我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88.57万人,每万人拥有科学家为8.4人,比之日本1993年的统计数据每万人拥有79.6名科学家相差甚远。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说:“科技的普及与应用,是下个世纪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普图书无疑是普及科技书籍的好途径。

但目前,出版界普遍认为,水平不高、读者市场狭小是如今科普书籍的现状。同国外相比,读者和出版社对科普图书的投入都极低,出版社因为科普书籍高投入低效益而不愿加大科普书籍的出版力度。读者每年2%的购书投入中只有极少部分用于购买科普图书。可读性差,选题离读者关心度太远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一家出版社总编说:“科普图书的写作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一方面要求作者在该学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另一方面,科普图书的写作存在一个翻译的工作,即将高深的科技语言转变为有趣可读性强的通俗语言,这又需要作家驾驭语言的能力要相当高。”由于作者对科普写作误解造成轻视,使专业科普作家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的时节,连科普作家协会也没有很好得到人才补充,这使科普图书走上了无好书——无市场——无加大投入的恶性循环。

尽管科普书籍目前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但出版社对前景表示乐观。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蔡鸿程说:“如今的大环境需要科普书籍。80年代学知识的热潮让一批科普书籍大行其道。知识经济的热潮使人们对科学知识,特别是前沿的科学有着强烈了解的愿望,同时中央把科教兴国放在重要位置,组织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科普教育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他认为,只要科普书籍在“普”字上做好文章,其前景是很广阔的。

蔡总编说:“过去那种一套书面向全国读者的做法必须改变,市场细分将使‘普’字落至实处,将读者群划分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使科普书籍的定位相当明确。如针对少儿的尽可能图文并茂,针对知识层次一般的读者在文字上将尽量通俗,而更高层次的科普读者内容将相当专业并且在文字可读性上也要下功夫。”

一本真正有价值的科普读物,不仅仅只是一本介绍科学知识的书籍,蔡鸿程认为,科普书应该带给读者科学的精神。魏江春院士说:“科学的精神在于创新,不断创新才能使社会不断进步,如果这种创新的观念不仅仅只存在于科学家的头脑中,而是社会更多人走上创新之路,那么社会将获得大的发展。”一本好的科普书籍应激发读者的灵感使读者受到启发,走上一条创新之路。蔡总编说:“下个世纪科普书籍除了告之人们科技前沿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的精神与理念,这才是科普书籍的精髓所在。”

当然,由于信息社会逐渐走向高层次,现代科技信息的渗透力也逐渐加强,一位从事科普图书出版的编辑说:“要将科普落到实处,选题上必须下功夫,对传统的科学进行再开发,并要选取科技的热点,那些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将是科普书籍最大的市场卖点。

但这一切工作都需由人来完成,科学出版社韩力新特别强调,“出版社应培养起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普作家队伍、创造有利条件使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够从事科普写作”。他说:“作者是科普书籍真正达到科普目的的保证因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